稿源來自 中藥材天地網 作者: 趙 輝
余甘子為大戟科葉下珠屬植物余甘子的干燥果實,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收載品種,具有清熱涼血、消食健胃、生津止咳的功效。主產云南。以藥用的市場需求量劃分,余甘子屬于小品種藥材。
一、余甘子為啥漲價
五六年前,余甘子的市場需求方向主要集中在藏藥生產上,最有代表性的藏藥為“二十五味余甘子丸”,隨后,多家制藥企業紛紛開發生產具有清咽利嗓功能的復方余甘子利咽含片、余甘子喉片等中成藥,同時,數家企業加工生產的余甘子生粉相繼上市,余甘子市場需求快速增長,2019年,全國藥用的余甘子干品僅420噸左右,三年后,2022年的需求總量就增加到近800噸,增長幅度達90%。迅猛增長的藥用原料市場需求為余甘子漲價埋下了伏筆。
2020年之前,以余甘子生果為原來生產的飲料品種較少,市場消費量不大,隨著云南本土企業生產的“欖清”滇橄欖功能飲料的上市,余甘子生果需求成倍增長,2022年10至12月,生果收購價格從1.1元漲至1.5元,原來許多采收生果加工干果的農民轉向直接銷售生果,據不完全統計,云南省全年用于飲料生產的余甘子生果在5 000噸左右,導致產地余甘子干果貨源銳減,相比2021年,減幅高達90%以上,總貨量不到30噸,受此影響,從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初,產地近90余噸庫存全部消化一空,很多企業陷入無原料可采購的苦悶中,價格應聲而漲,去年12月初,產地價格6-6.5元,到今年2月初,已經大漲到12-13元,漲幅約100%。
余甘子大漲的根本原因是需求旺盛所致,并且藥用與食用兩端的需求增長一樣遒勁,由于飲料需求的特殊性——采用生果,有利于組織收購,從而讓需要加工的余甘子干果貨源呈現斷崖式萎縮,導致供求嚴重失衡。
二、余甘子漲價背后的深層原因
表面看,供應不足是余甘子漲價的根本原因,但是,深究背后的深層原因,似乎更有破解供應端一系列問題的意義和價值。
2020版藥典對余甘子的質量標準進行了明確規定,其中,浸出物須達到30%以上,沒食子酸不少于1.2%。近年來,云南產區的的余甘子有相當部分都無法達到藥典要求,特別是沒食子酸的檢測,大部分難以符合質量標準,原因是余甘子干果難以曬制,普遍采用烘干的方式進行干燥,而沒食子酸的沸點較低,又易水解,烘干過程中,因為水汽集中蒸發,部分沒食子酸被水解,使得含量降低,無法滿足企業質量要求。2020年前,市場盛行余甘子凈肉時,就是因為加工凈肉需要把生果置入大鍋中進行水煮,大量沒食子酸被水解,凈肉的有效成分含量遠低于藥典標準,屢屢發生退貨事件。由于質量不可控制的因素,產地加工商和部分群眾相繼放棄了干果加工,除非價格上漲到一個合理的價位,加工商才愿意消耗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進行曬制。
在許多人看來,支付出去的資金才是唯一的成本,實際上,時間與精力也是無可替代的成本,在同等時間條件下,如果價格類似,那么誰都只會選擇最容易實現交換的生果。同時,具有獨特的清咽利嗓功能的余甘子,目前正處于系列康養產品大爆發和迅猛發展的上升階段,市場需求增長迅速,不論功能飲料,還是泡制酒、生粉類的精細飲片、余甘子果脯、糖果,現在的相關企業都紛紛直接購買生果進行加工,按每公斤1.5元的收購價計算,干果的原料成本就需要6-6.5元,兩相比較,采收的農民直接出售生果的收入要更高,積極性要比曬制干果高的多。
小小的余甘子,因為商品化道路逐步擴張并走向產業化,是“植物王國”云南之幸。從資源產業化發展的角度看,藥用余甘子的大漲價又是資源相對衡量與市場需求增長變量間的變化結果,而不是簡單的短期內的供求變化的反映,因此,從長期看,在余甘子系列康養產品普遍實現較大區域乃至全國性市場覆蓋后,源于野生的余甘子生果也將面臨資源短缺的矛盾,漲價就成為一種常態,在這樣的行業背景下,干果就無法再回到低價位時代,唯有如此,傳統藥用市場才能從中分得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