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廣東省林業局獲悉,廣東正加強南藥種質資源保護、種苗選育和推廣等,力爭到2025年,培育10個省級林草中藥材產業發展基地。
初夏的南粵大地,一片郁郁蔥蔥。在廣東省惠州市橫瀝鎮梁化林場大嵐基地時,廖小春夫婦正在山坡上忙著管護猴耳環:除草、施肥、修剪嫩枝葉,收集枝葉到倉庫晾干……其他林農則忙著將曬干的枝葉脫葉、切片、混合、打包、最后運往藥廠。
猴耳環是廣東道地的珍貴鄉土闊葉樹種,被列入中國藥典規定種,可通過采摘嫩枝葉提取有效成分。此前,藥企的猴耳環原材料一直依賴野生資源,導致猴耳環制藥原料的需求缺口非常大。
2011年,應藥企要求,在中國林科院熱林所的帶動和支持下,梁化林場與態合堂團隊合作,開始了十多年的猴耳環保護、研發和利用的新征程。2016年開始,科研團隊正式探索低谷溝壑、中低坡林地、高坡地林地等規模種植猴耳環的方法,種植密度根據立地條件確定,每畝能種植89-133株不等的猴耳環。目前,梁化林場共種植猴耳環達6000多畝。
猴耳環從此變身為廣東林農致富的好幫手。經梁化林場測算,林農投入成本按120株/畝計算,大約第4、5年進入豐產期可以回本,預計可采收20年(現有種源基地已建將近10年,采收仍見效)。猴耳環豐產期單株最高干品產量超過15公斤,畝產值至少超過4000元,如采用精細化的生產方式,猴耳環的畝產值可超過6000元。
猴耳環的種植情況是廣東推動南藥種植成為林農致富的一個縮影,根據《廣東省林業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廣東將加強南藥種質資源保護和種苗選育、推廣。當前,廣東正突出功能性、道地性特色,因地制宜開展林草中藥材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野生栽培,如沉香、化橘紅、廣霍香、天然冰片、猴耳環等。
廣東省林業局相關負責人告訴央廣網記者,廣東將推動林草中藥材產業與生物醫藥產業深度融合,推動高品質中藥材及其產品的生產應用,建立嶺南中藥材良種繁育基地和優質嶺南中藥材生產基地,發展南藥種植及初加工。預計到2025年,廣東將培育10個省級林草中藥材產業發展基地等。
來源: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