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文山市充分利用豐富的森林資源優勢,多措并舉全力推進林下中藥材種植,拓寬群眾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政策引導,科學規劃。重點規劃土壤質地良好、無污染、重金屬不超標的人工商品林、天然喬木林和二級公益林林地作為林下發展中藥材林地類型,并結合交通、水源、海拔、優勢樹種、林分郁閉度、林分濕度等因素科學規劃,科學制定發展方案,推進以三七為主的中藥材產業在林業資源中轉化為林下經濟優勢。經初步規劃,轄區內可利用的林下優質資源面積共5萬余畝,其中,優先利用的人工商品林林地類型面積2.14萬畝,限制利用的天然林林地類型面積2.96萬畝,公益林林地類型面積0.29萬畝。
培育主體,示范輻射。培育龍頭企業。開展精準招商引進一流企業,培育一批有代表性、有影響力、有知名度的林下中藥材種植及產地初加工龍頭企業。發展林藥專業合作組織。引導組建林藥專業合作社,通過林地、資金、勞力等方式入股形成利益共同體,加快林下中藥材產業發展。培育種植大戶。引導有豐富經驗的中藥材種植大戶通過林權流轉、租賃、合作經營等形式發展林下中藥材種植,不斷提升林下中藥材基地建設的組織化、規?;?、標準化和產業化水平。截至目前,已培育林下中藥材種植企業3戶,合作社5戶,種植大戶2戶,散戶485戶。發展砂仁、草果、黃精、重樓、三七等林下中藥材種植1.34萬畝,項目區林農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
生態優先,共利共贏。按照《云南省林下種植林地利用規范》相關規定,限定種植范圍,對林下中藥材種植林地利用范圍、作業規范性和利用強度等加強管理和監測,保障林地利用安全。通過科學的水土保持設計和環境保護評估措施,走“以林養藥、以藥輔林”可持續發展之路。發展林下中藥材有機種植,促進目的樹種的生長,提高群眾保護森林、合理開發森林的意識,真正做到保護與開發相結合,實現林業和中藥材產業雙促進、雙發展,共利共贏。
來源:云南網